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近日成功為香港胃酸倒流病患者,進行全亞洲首宗以植入式磁石環增強下食道括約肌功能手術。該手術由外科學系食管腸胃外科部領導及完成。
這項嶄新的增強下食道括約肌功能手術,是將一個細小而靈活的磁石環以微創手術方式植入人體,環繞下食道,以還原正常括約肌功能。該新穎的磁石環裝置已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認可,透過這個特別設計,把下食道括約肌維持閉合狀態,防止胃酸及膽汁從胃部逆流至食道;而同時可以在進食時讓食物通過賁門進入胃部。相對於傳統的胃底摺疊術,採用新手術以治療胃酸倒流之最大好處在於毋須改變胃部結構,並可減低傳統手術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此手術為胃酸倒流患者在依賴長期服藥控制病情以外,提供了其他選項。
背景資料
傳統而言,胃酸倒流在西方較為普遍,但隨著生活西化及癡肥個案增加,亞洲的胃酸倒流發病率亦隨之而增加。港大醫學院的近期研究顯示, 胃酸倒流的發病率於2002年至2011年間增加了1.3%[1] ;最新數據更顯示發病率達到約4.5%。現時大部分病患者需以藥物控制病情,但對於部分不想長期服藥或服藥後仍持續出現病徵及併發症的病患者,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微創胃底摺疊術連食管裂孔疝修補手術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沿用了超過50年,其術後副作用包括吞嚥困難、脹氣及腹脹,不能打嗝和復發等。此手術需要把胃的頂部摺疊,包圍下食道以增強括約肌功能。儘管醫學界嘗試引入了許多較新的內窺鏡療法,但其防止胃酸倒流效果仍無法與傳統胃底摺疊術相提並論。
嶄新裝置 ∙ 簡單技術 ∙ 快速復原
新手術會在病人上腹打開五個小孔,然後以微創手術方式置入高像素腹腔鏡及簡單微創手術儀器,先將隔疝缺陷修補,再以一個特製的儀器量度下食道的粗幼度,以判斷適合的磁石環大小,並將一個由13至17粒鈦金屬磁珠組成的磁石環植入體內,圍繞在下食道括約肌位置,期間毋須改變胃部結構。手術過程非常簡單,能在兩小時內完成,術後病人可即時進食,並於次日出院。新手術已在西方國家流行,並經已有超過30,000個磁石環透過此手術植入到病人體內,而它的成效亦媲美傳統胃底摺疊術。手術後85%的患者無需長期服用抗反流藥 [2]。與傳統的胃底摺疊術相比,該治療法更能有效減少病人在術後的腹脹感和改善其打嗝能力。另外,按西方文獻記載之糜爛率(磁石環侵入食道或胃部) 少於0.15%,而需要通過內窺鏡及微創手術移除裝置的平均率約為2.7% [3]。
香港是在亞洲第一個引入該手術的地區,其次是新加坡。迄今為止,亞洲只有香港大學及新加坡國立大學能提供此項手術。香港大學於2019年6月首次為一位59歲的男士進行植入式磁石環括約肌增強手術。他和隨後幾位接受該項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後即消除了所有胃酸倒流的症狀,並於術後至今6個月內無需繼續服用相關藥物,生活質素得到明顯改善。最近期接受手術的患者在手術當日住院,並在36小時內完成手術出院。港大醫學院將於2020年1月舉辦亞洲第一個「磁石環括約肌增強術培訓研討會」,希望透過經驗分享,將這項技術擴展至亞洲其他地區。
關於手術團隊
此項手術由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食管腸胃外科講座教授及分部主任、鍾江海基金教授 (腸胃外科)羅英傑教授領導,並由食管腸胃外科臨床助理教授黃宇匡醫生進行。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kefa@hku.hk)。
如欲瀏覽新聞圖片及簡報,請登入以下網址:http://www.med.hku.hk/news/。
[1] Tan VP, Wong BC, Wong WM, Leung WK, Tong D, Yuen MF, et 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Cross-Sectional Study Demonstrating Rising Prevalenc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16;50(1):e1-7
[2] Ganz RA, Edmundowicz SA, Taiganides PA, Lipham JC, Smith CD, DeVault KR,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Patients Receiving a Magnetic Sphincter Augmentation Device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6;14(5):671-7.
[3] Smith CD, Ganz RA, Lipham JC, Bell RC, Rattner DW.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Augmentation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The Safety of a Modern Implant. 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 2017;27(6):5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