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一支研究紅樹林生態的國際專家小組聯手敲響警號,警告全球紅樹林面積正大幅度減少,速度甚至比其他生態系統如珊瑚礁及熱雨林還要快。專家小組最近的研究發現,由於各地採取了有效的應對方案,紅樹林的保育情況比預期理想。
團隊把研究結果比對之前的數據,發現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全球紅樹林減少的速度減慢了大約十倍,由之前估計每年減少1%至3%,下調到0.3%至0.6%。研究結果已於學術期刊 《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發表。
研究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牽頭,有來自全球24間學院,包括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生物研究所及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Stefano Cannicci博士等22位紅樹林專家參與,他們欣喜見到紅樹林面積減少的速度未如預期般惡劣,對全球紅樹林的保育情況轉趨樂觀。
今次研究是「第五屆國際紅樹林大型底棲動物與管理大會」的成果,那是全球最大規模討論有關議題的會議,剛於去年在新加坡舉行。
新加坡國立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Daniel Friess解釋研究結果說:「專家小組推斷,全球紅樹林減少的速度放緩,是由於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在監察和數據搜集上有所改善,工業作業方式的轉變,林木管理及保護工作得以擴大,人們對修復保育的關注增加,以及對於紅樹林對生態系統的貢獻的認知加强等,都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香港大學的Cannicci 博士表示:「我很榮幸參與這次紅樹林研究。十多年前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我有份提出社會需要正視紅樹林面積減少的問題,當時文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之後引發了各種應對方案,令問題得以舒緩。今天,大眾對保育紅樹林的意識雖然提高了,可是對其生態的威脅依然未完全解除,全球仍需繼續保育及管理工作。今次我們發表的學術文章,促使全球各地包括香港,盡力落實保育紅樹林的有效方案與措施。我最近對香港紅樹林的一項研究亦顯示,本港紅樹林的面積在過去20年有所增長,孕育了大量螃蟹、軟體動物和昆蟲等物種。」
Cannicci 博士認爲,今次對全球紅樹林生態環境的研究結果顯示,良好的保育政策和實行方式非常重要,應該在全球包括香港大力推行。他説:「香港的地方雖小,但這裏的紅樹林孕育了非常豐富和多樣化的植物和動物物種,根據我們的記錄,當中包括8種樹木、53種螃蟹和42種蝸牛等軟體動物,物種的種類比整個非洲大陸的紅樹林已知所蘊藏的還要多。」
香港的紅樹林經歷多年的生態環境破壞惡化,目前總面積只有350公頃(香港島的面積大約是7,859公頃)。現時全港有大約40個紅樹林叢林,是珠江三角洲中所餘最大的叢林組,其中最大面積的散佈在深水灣沿岸一帶,新界東北也有零星散佈,在香港島也有一個小紅樹林。
保育紅樹林的好處
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的海岸線目前都有紅樹林的蹤影,它對人類和整個生態系統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防止堤岸崩決、抵禦風暴、阻隔沙塵污染物,以及透過碳封存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等。它又為人類提供木材燃料和建築材料,孕育近岸的魚類提供豐富漁獲作為食物。
Friess 博士認為:「有很強的證據顯示,各種保育措施正有效地實行。政府和大眾對紅樹林保育的關注增加,吸引了更多保育資金和實際行動以付諸實現。不過,保育的成果在分佈上似乎並不十分平均,我們亦未能保證這些措施能繼續有效執行,因此大家需要時常提高警覺,確保紅樹林保育工作得以持續進行。」
新興地方發展對紅樹林的威脅
研究團隊發現紅樹林仍然受着漁業及農業發展、全球都市化等因素的威脅,尤其在東南亞和西非一些新興開發林地的地區。東南亞向來是去紅樹林化比較嚴重的地域,大片紅樹林遭砍伐,以騰出空間興建魚塘和稻田,甚至用作興建工業區及港口。
研究團隊成員、 Smithsonia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 的Candy Feller 博士表示:「有關機構應盡快停止在紅樹林的開發行為並加強環境管制,希望可以為這些地區的保育帶來正面影響。除此之外,我們應該採取有效手段去修復紅樹林,提升它們對水位上升的防禦力。」
繼續刻下紅樹林保育工作
雖然紅樹林修復計劃能夠補償一直以來的損失,長遠有助回復紅樹林的生態功能,但研究團隊發現,大規模的紅樹林修復計劃往往遇上巨大挑戰,令目前全球的一些紅樹林修復計劃有機會以失敗告終,這主要是由於欠缺對生態系統的約制及有效實行的方式的認識,例如種植在潮汐間過低不適合紅樹林生長的位置,或種植非原生物種,而這些品種很快變得富侵略性,以致大規模地破壞附近的生態環境。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員Erik Yando博士在總結時呼籲:「我們必須對紅樹林的保育政策作長遠打算,只有持之以恆,才可以為紅樹林的復修及生態平衡帶來正面影響。」
研究團隊將繼續監察全球紅樹林面積縮減的問題,以及在東南亞一帶進行有關保育紅樹林所帶來的益處的相關研究。團隊認爲,要確保紅樹林保育計劃有效並得以延續,必須繼續投入科研工作、重視政策,以及加大力度改善紅樹林的修復工作等。
(新聞稿取材及翻譯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原新聞稿)
圖片下載: www.scifac.hku.hk/press
有關文章: “Mangroves give cause for conservation optimism, for now” —— 《當代生物學》
連結: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9)31687-2
有關Stefano Cannicci 博士的研究可參閱以下網址: https://www.imeco-lab.com/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理學院助理傳訊總監陳詩迪(電話:3917-5286; 電郵:cindycst@hku.hk)或港大太古海洋生物研究所及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 Stefano Cannicci博士(電郵:cannicci@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