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香港大學每週活動推介
2018年05月11日
香港在1972至1988年間主要基建工程珍貴歷史照片首次展出
港大「基建與想像 香港未來之都」展覽預覽
香港大學(港大)園境建築學部將於3月24日至5月16日在展城館舉行「基建與想像」照片展覽,展出香港在1972至1988年間竣工的主要基建工程的珍貴照片,包括紅磡海底隧道、地下鐵路,青山發電廠、船灣淡水湖等重要公共工程。這些新基建系統落成,促成了香港邁向現代城市景觀的重大改變,塑造了香港人日常社區生活的面貌,成爲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攝影作品選自香港著名基建及建築攝影師Heather Coulson捐贈予港大圖書館的攝影集,是這批珍貴照片首次公開展示給公衆欣賞。
展覽分成四個部分:1)地下鐵路,2)公路與隧道,3)電力設施,以及4)供水系統。每一部分展示大型攝影作品以及顯示工程構造的圖紙,另外附有視像片段與記錄1970與1980年代香港基建高峰的文獻資料。
展覽旨在為公眾提供一個機會去思考城市的變化與更新,以及設想建設21世紀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途徑。
「基建與想像 香港未來之都 1972-1988」展覽
日期:3月24日至5月16日
地點:展城館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10時至6時(除5月1日外,星期二休息)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高級經理(傳媒)尹慧筠小姐(電話︰2859 2600 / 電郵︰melwkwan@hku.hk)。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覽
通過歷史照片和電影 《博薩特在中國:記錄一九三零年代的社會變遷》 捕捉1930年代的動蕩
展出日期:即日至2018年8月5日(星期日)
從北京到中國西部的青海湖、從遭受轟炸的漢口到草原上的蒙古牧民,博薩特穿越無數的山水風光、經歷各樣的社會狀況。故是次展覽分為不同的主題區域,以洞悉這位攝影師的思緒。除了拍攝日常生活外,他更採訪到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包括身在延安的毛澤東、蔣介石和蔣介石夫人宋美齡。
作為本館於稍早前舉辦的馬格蘭攝影師、及其於西方拍攝的作品展的延續,本展覽記錄了在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動盪下,中國的山水景色與人民。與此同時,新聞攝影亦發展成一個專業的大眾媒體。而博薩特於1930年代拍攝的作品,亦是令遠東活現於家家戶戶的歐洲與美國人眼前的主要方法之一。
由於博薩特在華旅程的記錄豐富,其影像作品遂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背景資料。他用客觀的鏡頭視角來透視一個──今已成為過去的社會。博薩特的作品是極具歷史意義的,因絕大多數的西方攝影師只為完成個別任務而訪華、未有長期留居中國;而許多中國攝影師則為從事政治活動或受到委託而進行拍攝,致使作品題材多是經過精心挑選、且保持一致的敘述。
博薩特的紀實攝影和紀錄片既非殖民主義,亦不含政治動機。在日軍侵華時,他雖與中國人民一同生活,卻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只是讓其靜態、同時又鼓舞人心的照片來捕捉周遭的景象。博薩特所作的是超凡卓越的,因為有關政治和戰役活動的傳統報導,尤其是戰爭的圖像,往往旨在宣揚愛國主義或反國家主義情緒。博薩特在記錄都市中心與鄉村地區、和平的日常生活並戰時活動等眾多時刻之中,他始終致力成為一位中立的觀察者,以較為全面的角度呈現一個受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卻仍然鮮為人知的國度。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1樓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話:(852)2241 5500 (一般查詢) / 電郵:museum@hku.hk
費用:免費入場
詳情請參閱:http://www.umag.hku.hk/tc/
傳媒查詢
港大美術博物館高級傳訊主任張寶儀女士,電話:(852)2241 5512,電郵:elenac@hku.hk
港大美術博物館項目助理蔡倩蘅小姐,電話:(852)2241 5509,電郵:cchelsea@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