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每週活動推介
2018年08月03日
「提升家庭力量,應對傳統家庭角色的挑戰及社會變遷」 亞洲家庭高峰會記者招待會
現今社會急速發展,在深受西方價值影響的全球化浪潮下,現代家庭在價值、組成和功能上,已與傳統家庭截然不同,婚姻關係、父母角色、子女管教及家庭溝通等家庭失調問題不斷削弱家庭固有價值及功能。即使亞洲傳統相對重視家庭觀念,也難免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傳統家庭形態的失衡,不單容易衍生個人行為問題,更可能對整體社會健康及穏定帶來負面影響,成為香港以至亞洲社會長遠發展的障礙。
香港作為亞洲家庭研究的核心份子,致力連結鄰近地區共同應對家庭健康及其持續發展的挑戰。因此,亞洲區家庭研究聯盟(CIFA)、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香港特別行政區家庭議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社會福利署攜手合作,於2018年8月19至22日召開「亞洲家庭高峰會」。高峰會雲集國際關注家庭健康及長遠發展的專家學者,與來自亞洲不同公私營機構、專業團體與民間組織的參與者交流及共同協作,制訂亞洲地區行動綱領,促進與亞洲社會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的家庭健康。
高峰會的記者招待會由講者整理現代家庭面對的重要問題及背後的成因,與及國際社會如何透過提升家庭力量應對這些挑戰。同時,也會談及香港怎樣利用領先的「家庭影響評估」工具,從社會政策層面協助政府強化家庭功能,國際學者又如何提出嶄新的方案改善家庭福祉及跨越社會持續發展所面對的障礙。
現誠邀 貴報/刊/台派員蒞臨採訪及拍攝是次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時間: 下午4時正
地點: 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賽馬會教學樓十一樓社會科學活動室 (地圖)
講者: 亞洲區家庭研究聯盟主席 朱楊珀瑜女士
家庭議會主席 石丹理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謝樹基教授
傳媒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范溢雄先生 (電話:3917 1204/ 9701 0777 ; 電郵:yhfan@hku.hk)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覽
1. 通過歷史照片和電影 《博薩特在中國:記錄一九三零年代的社會變遷》 捕捉1930年代的動蕩
展出日期:即日至2018年8月5日(星期日)
從北京到中國西部的青海湖、從遭受轟炸的漢口到草原上的蒙古牧民,博薩特穿越無數的山水風光、經歷各樣的社會狀況。故是次展覽分為不同的主題區域,以洞悉這位攝影師的思緒。除了拍攝日常生活外,他更採訪到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包括身在延安的毛澤東、蔣介石和蔣介石夫人宋美齡。
作為本館於稍早前舉辦的馬格蘭攝影師、及其於西方拍攝的作品展的延續,本展覽記錄了在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動盪下,中國的山水景色與人民。與此同時,新聞攝影亦發展成一個專業的大眾媒體。而博薩特於1930年代拍攝的作品,亦是令遠東活現於家家戶戶的歐洲與美國人眼前的主要方法之一。
由於博薩特在華旅程的記錄豐富,其影像作品遂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背景資料。他用客觀的鏡頭視角來透視一個──今已成為過去的社會。博薩特的作品是極具歷史意義的,因絕大多數的西方攝影師只為完成個別任務而訪華、未有長期留居中國;而許多中國攝影師則為從事政治活動或受到委託而進行拍攝,致使作品題材多是經過精心挑選、且保持一致的敘述。
博薩特的紀實攝影和紀錄片既非殖民主義,亦不含政治動機。在日軍侵華時,他雖與中國人民一同生活,卻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只是讓其靜態、同時又鼓舞人心的照片來捕捉周遭的景象。博薩特所作的是超凡卓越的,因為有關政治和戰役活動的傳統報導,尤其是戰爭的圖像,往往旨在宣揚愛國主義或反國家主義情緒。博薩特在記錄都市中心與鄉村地區、和平的日常生活並戰時活動等眾多時刻之中,他始終致力成為一位中立的觀察者,以較為全面的角度呈現一個受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卻仍然鮮為人知的國度。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1樓
2. 來自享負盛名的貝利尼收藏《塑造體態: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佛羅倫斯雕塑》展出非凡卓越的文藝復興雕塑
展出日期:即日至2018年8月12日(星期日)
是次展示的10件文藝復興的重要雕塑來自意大利佛羅倫斯的貝利尼收藏以及英國倫敦麥卡錫收藏。展品出自文藝復興藝術家多納泰羅、弗朗西斯科‧瓦爾當布里諾、盧卡‧德拉‧羅比亞、喬瓦尼‧德拉‧羅比亞、格雷戈里奧‧迪‧洛倫佐和喬瓦尼喬瓦尼‧佛朗西斯科‧魯斯蒂奇,呈現出14至16世紀視覺藝術風格的發展。這批雕塑完美地體現人體的藝術再現在此時期的轉變如何受到科學研究和栩栩如生的肖像之嚮往所影響。
展覽之首席贊助—馬可孛羅會致力於香港、中國及澳門地區提高饒富意義的意大利藝術文化交流活動。是次與意大利總領事合作,得以支持難忘的展覽及相關教育活動,感到非常欣喜。
展覽之主要贊助—黃廷方慈善基金為2010年成立的慈善機構,以紀念信和集團創辦人黃廷方先生。基金會為教育、青少年發展及社會服務的堅定倡導者。過去數載曾協助超過200間本地非政府組織及社會企業。除致力支持香港藝術節、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及長城的復修工程外,黃廷方慈善基金亦非常重視教育工作。透過黃廷方獎學金,基金會協助中港兩地的基層家庭學生,並支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及南洋理工大學的學術活動。
展覽之社區外展贊助—領賢慈善基金致力於香港社區推廣藝術、文化及教育外展。領賢慈善基金藉連 繫全球文化及提供機會,促進本地文化發展,提升香港地位。
展覽之支持贊助—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為一慈善機構,致力支持文化教育活動,並於過去30年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之首席贊助。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1樓
3. 延續伊兹尼克傳統 《當代青花瓷:莫末切‧高索和奈達‧歐可的土耳其陶瓷》
展出日期:即日至2018年8月19日(星期日)
伊兹尼克陶瓷得名於伊兹尼克鎮。當地自15世紀的最後四分之一世紀起,已燒造出裝飾亮麗的陶瓷。本地工匠將簡單的陶器製作,發展成以鈷藍彩繪花紋、施無色釉、精緻而優質的伊兹尼克陶瓷。
這種現代形式的陶瓷生產,乃由與中國經營商貿,特別是貴重的青花瓷的伊斯坦堡鄂圖曼宮廷贊助。融合傳統鄂圖曼阿拉伯式花紋和中國紋飾,遂成為伊兹尼克陶瓷的標誌。今天,當代藝術家透過創造與明代年間、兩地文化交流息息相關的作品,來傳承傳統的設計靈感。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2樓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話:(852)2241 5500 (一般查詢) / 電郵:museum@hku.hk
費用:免費入場
詳情請參閱:http://www.umag.hku.hk/tc/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社交媒體連結: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umag.hku
Twitter: https://twitter.com/UMAG_HKU
傳媒查詢
港大美術博物館高級傳訊主任張寶儀女士,電話:(852)2241 5512,電郵:elenac@hku.hk
港大美術博物館項目助理蔡倩蘅小姐,電話:(852)2241 5509,電郵:cchelsea@hku.hk
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特於2018年瀕危物種日推出 「香港活化石」專題展覽 - 馬蹄蟹的演變史
展出日期:即日至2018年11月4日
這次專題展覽將會展出遠溯至4億7千5百萬年前的馬蹄蟹和其他被喻為活化石物種的化石, 展場內並有馬蹄蟹的真身, 從中了解牠們的的演變史和生活方式,包括身體結構、生命週期、棲息地等多方面介紹及對比古早時期與現今生存在香港的不同馬蹄蟹族群。參觀者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馬蹄蟹和了解各部位的功能,深入了解其生活方式如何幫助牠們成功應對數億年來的環境變化。
香港水域內, 馬蹄蟹的身影曾經頗為常見,多數分佈在各個海灘的潮間帶和泥灘上,但由於人類在沿海區域的開發、挖蜆、過度捕魚活動等,香港野生馬蹄蟹數目在2000至2009年間已大幅度減少百分之九十。如不再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馬蹄蟹可能很快便會在香港消失,難以延續「活化石」的傳奇。
除了馬蹄蟹, 香港海域亦可找到另外兩種較少人認識、同被喻為活化石的物種: 原始腕足動物海豆芽和有點像小型鰻魚的文昌魚的化石,亦將於是次展覽展出。
地點: 香港大學厲樹雄科學館地下及一樓許士芬地質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1時到下午6點,星期六和星期日、大學和公共假期休息。
免費入場
週末特別開放日: 8月11及12日、9月8及9日、10月6及7日和11月3及4日,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導賞團: 於週末特別開放日期間加設免費導活動,時間為下午2時正,費用全免,不需預約。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網址:http://www.earthsciences.hku.hk/shmuseum/chi/index.php
查詢電話: (852)2241 5472 / 電郵地址: shmuseum@hku.hk
傳媒查詢: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高級經理(傳媒): 石慧詩小姐
查詢電話: (852) 2857 8555/ 電郵地址: rsuffiad@hku.hk